鐵甲工程機械網(wǎng)> 工程機械資訊> 行業(yè) > 永不磨滅的精神之光——中國鐵建首批十大精神綜述

永不磨滅的精神之光——中國鐵建首批十大精神綜述

語音播報
點擊播放

2013年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來到北京地鐵8號線南鑼鼓巷站施工現(xiàn)場,看望和慰問春節(jié)期間堅守一線的中國鐵建員工。當他聽到中國鐵建的前身是鐵道兵時,總書記滿含深情地說:“鐵道兵是一支能干的隊伍,對祖國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span>

總書記的贊許,跨越時空界限,既是對昔日的鐵道兵、今天的中國鐵建為祖國建設作出卓越貢獻的高度贊譽,也是對這支隊伍悠久的歷史傳承和偉大的精神血脈的充分認可。

70多年來,這支英雄的隊伍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始終不忘初心、接續(xù)奮斗,一代又一代鐵道兵和中國鐵建人牢記使命、薪火相傳,在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新中國建設以及新時代的征程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偉大實踐鑄就偉大精神。70多年來,在書寫傳奇的奮斗中,鐵道兵和中國鐵建人用心血、汗水乃至生命踐行著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同時也鑄就了以偉大鐵道兵精神為源頭的中國鐵建精神,形成了彰顯鐵道兵和中國鐵建人鮮明政治品格和獨特精神魅力的鐵道兵精神、登高精神等偉大精神。

歷史是精神的展開,精神是歷史的升華。

不斷從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中汲取養(yǎng)分的鐵道兵精神,如同一粒種子,經(jīng)歷了血雨腥風、艱難困苦的洗禮之后,最后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展開70多年氣勢磅礴的畫卷,從“野戰(zhàn)軍打到哪里,就把鐵路修到哪里”,到筑就“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再到被譽為“鐵道建設突擊隊”……鐵道兵精神從歷史深處走來,源遠流長。她是鐵道兵和中國鐵建人的紅色根脈,深深熔鑄著這支隊伍的政治信仰,鑄就了這支隊伍的文化自信。她不僅是鐵道兵和中國鐵建人獨有的標簽,更成為社會廣泛共享、共知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1978年7月4日,葉劍英元帥為成立30周年的鐵道兵題詞:“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自此,“逢山鑿路,遇水架橋”成為鐵道兵精神的高度概括。

鐵道兵成立30周年葉劍英為鐵道兵題詞

2021年9月23日,中國鐵建召開新時代中國鐵建文化與品牌發(fā)布會,正式將“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確定為新時代中國鐵建企業(yè)精神,將“聽黨指揮,人民至上;令行禁止,敢打必勝;以苦為榮,勇爭一流”確定為其核心內(nèi)涵。

“聽黨指揮、人民至上”是鐵道兵的政治本色。為了祖國和人民的需要,黨指向哪里,鐵道兵就奔向哪里,不講條件,不打折扣,哪里需要哪里去,哪有困難哪安家。

鐵道兵戰(zhàn)士們在通(遼)霍(林河)鐵路修建中劈山筑路

鞍馬猶未歇,戰(zhàn)鼓又催征。

剛剛從朝鮮戰(zhàn)場走下來的鐵道兵,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下,轉(zhuǎn)戰(zhàn)大江南北,服務經(jīng)濟建設。1954年至1983年間,鐵道兵走小路、修大路、穿戈壁、駐荒原,先后擔負黎湛、鷹廈、成昆、嫩林、襄渝、青藏、南疆等52條鐵路干支線和北京地鐵等一大批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急需的鐵路和地鐵建設任務,共建成鐵路12590公里,占全國新建鐵路的近三分之一。

千年大計雄安新區(qū)橫空出世。中國鐵建心懷國之大者,在央企中率先設立工作組,第一家進駐實體公司、承接勞務輸出,喜獲“雄安第一標”,投身京雄高鐵建設,為國分憂、為民服務。

“令行禁止,敢打必勝”是鐵道兵的制勝法寶。紀律如鐵、政令暢通,是鐵道兵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百折不撓、志在必得,是鐵道兵的鮮明特征。

為打勝每一場戰(zhàn)斗,為完成每一項任務,為攻克每一個難關,鐵道兵不畏艱險、不懼犧牲,誓把紅旗插上高地。兵改工之前,共有8314名鐵道兵將士為國捐軀,其中在國內(nèi)鐵路建設中犧牲的有6615人,是和平時期犧牲最多的一支部隊。鐵的信仰、鐵的紀律、鐵的作風、鐵的擔當,造就了無堅不摧、讓黨和人民信賴的鋼鐵隊伍。

“以苦為榮、勇爭一流”是鐵道兵的鮮明品格。不論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鐵道兵不畏難、不服輸,時時爭先進,處處爭一流?!半x別了天山千里雪,但見那東海萬頃浪”,他們肩扛一頂帳篷,手牽兩根鋼軌,唱著《鐵道兵志在四方》,不停地向著險山惡水、戈壁荒灘、高原冰川挺進,向著沒有路的地方挺進,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

從歷史深處走來,時刻準備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鐵道兵精神就像一束光,既昭示來路,又指明去路,激發(fā)著一代代鐵道兵、一代代中國鐵建人,不怕流血犧牲,不畏市場浪潮,用鐵道兵精神鑄牢企業(yè)信仰、擦亮企業(yè)品牌,以“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勇氣和智慧迎接新的挑戰(zhàn),開創(chuàng)新的未來!

聽黨話,跟黨走,一切為了人民,是鐵道兵和中國鐵建人鮮明的政治底色和矢志不渝的情懷。70多年來,從未改變。

戎裝在身,則肩負華夏安危;解甲轉(zhuǎn)工,則心系國家建設。無論身份如何改變,他們始終賡續(xù)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血脈,黨指向哪里,他們就奔向哪里,不講條件,不打折扣,奮力拼搏,勇挑重擔,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建立了卓著功勛。

智破難題,孤身攀登舊中國最高橋墩;一塊木板作掩護,3天連續(xù)爆破百余次,炸平5座橋墩頂面,提前完成隴海鐵路“8號橋”搶修;入朝作戰(zhàn),從龍津江大橋到清川江大橋,憑借半截鋼軌登上17米高橋墩,用“鋼軌架浮橋”法12次架設鐵路浮橋,保障鐵路通車,最后把33歲的生命永遠地留在了朝鮮大地——他是誰?他就是“登高英雄”楊連第!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這就是“信念堅定、勇于攀登”的登高精神!

楊連第帶領18名勇士搭架云梯,成功把紅旗插上45米高的墩頂

“勇于攀登”是因為始終懷揣著報效祖國、造福人民的堅定信念,才能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中迸發(fā)出驚人的勇氣與智慧,立下不朽的功勛。

搶修清川江大橋時,部隊遭遇40年不遇的洪水,不諳水性的楊連第被巨浪卷入6米多深的江中,當戰(zhàn)友們在百米外將他救起時,不省人事的楊連第仍然緊握著那把從不離身的鐵鉗。戰(zhàn)友們問他為什么不把鉗子扔掉,他說:“扔了還怎么工作啊?”

楊連第帶領戰(zhàn)友用鋼軌就架浮橋

“勇于攀登”不僅僅是一個直觀的動作,更是危急時刻敢于挺身而出的勇氣和擔當精神,是面對困局主動迎難而上的智慧和首創(chuàng)精神,是為達目的不計個人得失的決心和頑強毅力。這些品質(zhì)伴隨著楊連第的一生,也深深烙印在了鐵道兵和歷代中國鐵建人的骨髓里。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

70多年來,“登高精神”的火種撒遍大江南北,無數(shù)“楊連第”式的英雄模范前赴后繼、篳路藍縷,以生動的實踐不斷充實和豐富著“登高精神”的內(nèi)涵,使“登高精神”代代相傳、永葆生機,引領鐵道兵和中國鐵建歷經(jīng)多次重大變革而屹立不倒,成為指引中國鐵建人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的價值燈塔。

源于鐵路,長于鐵路,心系鐵路,生生不息。

中國鐵建人的精神,與一條條縱橫在祖國大地上的鐵路一般,延伸在中國鐵建人精神文化世界的“地圖”里。

猶記當年鏖戰(zhàn)急。

1952年11月,鐵道部中南設計分局(鐵四院前身)工程師方世錞等人,靠著老鄉(xiāng)們的自行車,在八桂大地上開啟了黎湛鐵路的勘察設計工作。當時的鐵路沿線,仍有殘余的土匪。設計人員冒著遭遇土匪的風險沿線開展勘察,啃饅頭、睡牛棚,走小路、修大路,僅用6個月完成全線初步設計。

黎湛鐵路橋梁鋪架施工

“關鍵是快,要用搶修的精神、戰(zhàn)斗的姿態(tài)迅速搶通!”1954年8月,黨中央一聲號令,抗美援朝載譽歸國、戰(zhàn)塵未洗的鐵道兵部隊以臨戰(zhàn)的姿態(tài)擔負起黎湛鐵路的搶建任務。

聽黨指揮、聞令而動,服從黨和國家重大決策,司令員王震毅然立下“黎湛鐵路最多兩年就可以完成”的軍令狀。一腔熱血灑枕木、一身傲骨鍛鋼軌,鐵道兵以上率下,分秒必爭。鐵道兵司令部從北京移駐廣西貴縣施工現(xiàn)場,王震親臨前線指揮?,F(xiàn)場就是戰(zhàn)場,鐵道兵戰(zhàn)士始終保持戰(zhàn)斗姿態(tài),夜以繼日、分秒必爭,一個月無法洗澡、拿大洋釘當筷子、吃著飯睡著了的現(xiàn)象司空見慣;軍民協(xié)作,眾志成城,廣西、廣東十萬余民工投入大會戰(zhàn),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jié)一家親。

1955年7月1日,黎湛鐵路正式通車,創(chuàng)造了中國鐵路建筑史上的奇跡。“靠前指揮、現(xiàn)場即戰(zhàn)場”的黎湛鐵路精神與這一奇跡一起,鐫刻在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熠熠生輝。

1955年5月19日,黎湛鐵路提前6個月全線鋪通,7月1日正式通車,創(chuàng)造了中國鐵路建筑史奇跡

一切偉大的奇跡都是接續(xù)奮斗的結(jié)果,一切偉大的事業(yè)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

成昆鐵路的建設亦是如此。

華羅庚在成昆鐵路建設工地調(diào)研的日子里,耳聞目睹了許多鐵路建設者們的英雄事跡。他詩情勃發(fā),寫下一首《西江月》:

今日梅花怒放,明朝杜鵑滿山。鐵道兵巧手繪藍圖,彩虹鋪上云天。不畏艱難險阻,何懼水深石頑。十萬大山已鑿穿,凱歌直沖霄漢。

以詩為證,名垂千古。

1964年8月,黨中央發(fā)出“成昆鐵路要快修”的號召。根據(jù)國務院、中央軍委的統(tǒng)一部署,鐵道兵第一、五、七、八、十師及獨立機械團、獨立汽車團擴編至18萬人,向大西南集結(jié),成為成昆鐵路建設的主力軍。成昆鐵路修建里程1083公里,其中鐵道兵部隊承建667公里,是名副其實的主力軍。

1970年7月1日,被聯(lián)合國稱為“象征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之一”的成昆鐵路建成通車。

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正式通車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考驗中,鑄就了“忠心報國,迎難而上,自立自強,無私奉獻”的成昆鐵路精神。

“迎難而上”,是鐵道兵心懷國之大者、勇于擔當?shù)挠⒂職飧?,是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精神的充分體現(xiàn)。

1958年,被聯(lián)合國譽為人類征服自然“三大奇跡”之一的成昆鐵路開工建設

黨中央一聲號令,鐵道兵不講條件、快速集結(jié),把工地當戰(zhàn)場,爭分奪秒,毫不退縮。面對“地質(zhì)博物館”,他們迎難而上,全力攻堅,開創(chuàng)了18項中國鐵路之最、13項世界鐵路之最。

“無私奉獻”,是鐵道兵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在經(jīng)濟落后、物資匱乏、環(huán)境惡劣等條件下,最為突出、最為高貴的精神品質(zhì)。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964年到1970年間,有2100多名鐵道兵犧牲在成昆鐵路線上。18萬鐵道兵,以“一公里一忠魂”的無畏付出,書寫著蕩氣回腸的時代史詩,沿線22座烈士陵園,永遠緬懷為了祖國建設獻出生命的赤膽忠魂……

走出國門的中國鐵建人,“鐵”的責任和擔當也從未褪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在自身經(jīng)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供高達9.88億人民幣的無息貸款援建坦贊鐵路。鐵道兵和其他隊伍5.6萬余人次奔赴非洲,以堅定的信念、非凡的毅力,用了不到6年的時間提前建成工程質(zhì)量一流的坦贊鐵路,打消了西方殖民主義者“坦贊鐵路要建十幾年”的空談闊論。

坦贊鐵路列車在東非大裂谷中穿行

非洲大陸烈日炙烤、野獸橫行、疾病肆虐,地質(zhì)構(gòu)造特殊、物資供應匱乏,援建隊伍風餐露宿,櫛風沐雨,在荊棘密布的原始叢林之中開荒拓土、鋪筑鐵軌,只為讓非洲人民“天塹變通途”的美好愿景得以早日實現(xiàn),先后有69名中國專家獻出寶貴生命、永遠長眠于那片廣袤的非洲大地。中坦贊三國人民也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共同鑄就了“同發(fā)展、共命運、愛無疆、勇?lián)敗钡奶官濊F路精神。

1976年7月14日,中、坦、贊三國政府在贊比亞新卡皮里姆波希舉行坦贊鐵路交接儀式

2013年3月25日,習近平主席首次出訪第二站便來到坦桑尼亞,當日專程前往援坦中國專家公墓憑吊,指出要弘揚坦贊鐵路精神,繼往開來,與時俱進,使中非友好合作這棵參天大樹更加枝繁葉茂,結(jié)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半個多世紀以來,坦贊鐵路精神不斷沉淀、傳承,承載著責任、延續(xù)著情懷、凝聚著力量,成為中國鐵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闊步“走出去”的一面鮮艷旗幟,也為新時代中國鐵建踐行“海外優(yōu)先”戰(zhàn)略、攜手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坦贊鐵路精神,根植于歷史,面向未來;源于中國,屬于世界。她不僅僅是中國鐵建精神譜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章,亦是人類文明史上光彩奪目的寶貴遺產(chǎn)。

1984年1月1日,鐵道兵迎來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撤銷建制,結(jié)束35年軍旅征程,“兵改工”并入鐵道部。15萬鐵道兵脫下軍裝,告別軍旗,踏上由亦工亦戰(zhàn)到向市場求生的新征程。

在此之前,鐵道兵依然創(chuàng)造了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豐功偉績。那就是這支隊伍身為鐵道兵的“最后一仗”——引灤入津工程。

20世紀70年代末,天津遭遇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水荒。危急之中,黨中央果斷做出引灤入津的重大部署。引水的關鍵,是在200多條斷層中打出一條12.4公里長的引水隧洞。鐵道兵第八師和天津駐軍某部隊擔負艱險的7210米施工任務。

一支即將解甲的部隊,又受命去沖鋒陷陣,殺向戰(zhàn)場。

在黨和國家每一個需要的地方和時段,聽從召喚、義無反顧,是鐵道兵永恒的使命。時任鐵道兵第八師師長劉敏告誡全體指戰(zhàn)員:無論部隊的體制怎么變,解放軍的傳統(tǒng)不能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變,艱苦奮斗的作風不能變。他們下定決心打好“最后一仗”。

接到命令后,鐵道兵第八師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即刻從內(nèi)蒙古科爾沁草原趕到引灤工地,在冰天雪地里開啟改造山河的艱苦施工。他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爭分奪秒,苦干巧干,僅用了1年零4個月就完成了3年的施工任務。面對施工中一個個“攔路虎”,鐵道兵戰(zhàn)士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用血汗精心灌注“地下長廊”,22名戰(zhàn)士的生命也永遠定格在那里。

鐵八師40團連續(xù)7次創(chuàng)造月掘進130米成洞100米的紀錄,被鐵道兵指揮部授予“引灤入津猛虎連”稱號

1983年春節(jié),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萬里來到引灤工地視察隧洞工程,他由衷地稱贊:“不簡單,這么短的時間完成這么大工程,真不簡單!”

1983年3月28日,當時全國最長的引水隧洞全線貫通,宣告引灤入津工程取得決定性勝利。

1983年9月11日,甘甜的灤河水奔流入津門。海河兩岸,一片歡騰。為了表達感激之情,海河兒女用灤河之水沖泡茶葉,獻給親人子弟兵。

1983年9月11日,“引灤入津”通水

燕山巍巍清流過,灤水悠悠潤津門。時至今日,年均10億立方米的灤河水一直源源不斷地流經(jīng)隧洞輸供下游,哺育、造福著一代又一代天津人民,千秋永志。

在時光的流轉(zhuǎn)中,引灤入津工程已成為天津市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賴以生存的“生命線”,以“為民造福的偉大思想、頑強拼搏的革命斗志、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勇于創(chuàng)新的進取精神、團結(jié)協(xié)作的高尚風格、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為核心內(nèi)涵的引灤精神也深深銘刻在鐵道兵和天津人民心中。

“最后一仗”為鐵道兵35載的光輝歲月留下了最后的榮光,鑄就了聞名于世的“引灤精神”。但“最后一天”也始終還是要到來。

1983年12月31日,是每一位鐵道兵都難以忘懷的日子。他們脫下軍帽,擦干眼淚,敬上最后一個軍禮。他們將聽黨指揮的忠誠鐫刻在祖國的崇山峻嶺,他們用服從大局、令行禁止的擔當擦亮了鐵道兵永不磨滅的番號。

“兵改工”不是一個時代的消逝,而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在這個重大轉(zhuǎn)變的周期中鑄就的“聽黨指揮,敢闖敢試”的兵改工精神,是中國鐵建歷久彌堅、從困難走向成功、實現(xiàn)基業(yè)長青的紅色基因,也是一代代中國鐵建人精心培育、執(zhí)著堅守的精神高地。

1984年10月1日,由中國鐵建員工組成的國旗方隊在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聽黨指揮,就是服從大局、令行禁止。

“兵改工”的轉(zhuǎn)折,戰(zhàn)略意義重大。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經(jīng)歷過磨難的鐵道兵,在國家發(fā)展需要的緊要關頭承接了這項戰(zhàn)略性轉(zhuǎn)變,這是鐵道兵的傷痛,也是鐵道兵的勛章。15萬將士收起留戀,把黨中央的決定變?yōu)樽杂X行動,用淚水和擔當履行了神圣的諾言。聽黨指揮,源于他們把個人價值和國家命運融合到一起的政治自覺,根植于他們聞令而動、向險而生的堅定信念和勇氣擔當。

敢闖敢試,就是要解放思想、改革圖強。

“鐵道兵脫下軍裝走向市場,能活則活,不能活就死!”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萬里振聾發(fā)聵的“臨別贈言”,讓尚在陣痛中的鐵道兵仿佛又聽到了久違的“沖鋒號”。

1988年,剛剛脫下戎裝不久的鐵道部第二十工程局第三工程處承攬了“引大入秦”7個關鍵隧洞14.32公里的開挖任務。他們提出“砸鍋賣鐵上引大、干完引大再買鍋”的口號。領導力量不足,就從全局抽調(diào)110名精兵悍將,7天全部到位;設備不足,就新購和調(diào)配1000余萬元的機械車輛;資金緊缺,就從局、處和其他工點調(diào)配數(shù)百萬元資金……

1993年3月22日,他們承建的7座隧洞提前1個月全線貫通,工程質(zhì)量符合“菲迪克”條款要求,受到世界銀行專家組的肯定。

這是兵改工后中國鐵建人搏擊市場的一個縮影。

市場不相信眼淚。快速渡過“陣痛期”后,中國鐵建人振奮精神、不斷挑戰(zhàn)自我。他們堅決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堅持以時代發(fā)展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圖強目標提升自己,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破除體制機制的弊端,走出了一條前途光明的發(fā)展大道。

如今,在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碼頭機場、水利水電、地鐵軌道、房建市政等工程建設的工地上,都能看到中國鐵建的企業(yè)標識,經(jīng)受了兵改工、改革開放、市場競爭的考驗,這支隊伍實現(xiàn)了由軍隊生產(chǎn)型向企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型轉(zhuǎn)變,由單一修鐵路向開拓多領域施工轉(zhuǎn)變,由鋼性隊伍結(jié)構(gòu)向彈性編制轉(zhuǎn)變,由勞務密集型向管理、智力密集型轉(zhuǎn)變,由“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向建立穩(wěn)定的職工基地轉(zhuǎn)變,不僅生存了下來,而且始終保持了強勁的發(fā)展勢頭,最終躋身ENR“全球250家最大承包商”前三甲,2022年名列世界500強第39位。

中國鐵建入選2022年世界500強第39位

光陰流轉(zhuǎn),歲月變遷。今天,新一代中國鐵建人手握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接力棒,始終把兵改工精神銘記于心、付諸于行, 融入到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yè)的具體實踐中,讓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的兵改工精神在中國鐵建人的精神世界里生根發(fā)芽、開枝散葉,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提供堅實的保障!

一條鐵路動九州。牽動全國乃至世界人民之心的還有京九鐵路。

1996年9月1日上午9點13分,首列北京至深圳的105次旅客列車,緩緩駛出北京西站站臺,當時中國鐵路史上規(guī)模最大、投資最多、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長的鐵路大干線——京九鐵路正式開通運營,一條縱貫南北的東方巨龍呈騰飛之勢。

1996年9月1日,京九鐵路建成通車

決戰(zhàn)在京九,奉獻在京九,立功在京九。中國鐵建人以“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雄心壯志,投身到這場追風逐月、氣壯山河的鐵路大會戰(zhàn)中,在香港回歸祖國之前實現(xiàn)全線通車,再一次創(chuàng)造了中國乃至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不朽奇跡。形成了以“振興中華,人民至上,知重負重,不辱使命”為核心內(nèi)涵的京九鐵路精神。

1996年大京九接軌時刻

“振興中華”是京九鐵路精神的靈魂,集中反映了全國人民渴望強國復興、和平統(tǒng)一的美好愿望;“人民至上”是京九鐵路精神的基石,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知重負重”是京九鐵路精神的底色,是這支鋼鐵隊伍勇挑重擔、攻堅克難堅強意志的充分展現(xiàn);“不辱使命”是京九鐵路精神的基調(diào),彰顯了建設者決戰(zhàn)決勝、使命必達的堅定信念。

當年鏖戰(zhàn)急,彈洞前村壁。

許多老鐵道兵還對當年京九鐵路建設中的那些“戰(zhàn)斗”場景記憶猶新:“天字第一號”工程——岐嶺隧道提前46天貫通;“強攻京九”的贛南會戰(zhàn)提前73天實現(xiàn)鋪通;原鐵三師副總工程師周競之以70多歲高齡參建京九,優(yōu)化工程設計10項,被授予“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

時任鐵道部部長韓杼濱說:“我們選擇的是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這支隊伍。你們是一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特別能戰(zhàn)斗的隊伍?!?/span>

與韓杼濱的評價一樣,京九鐵路是一篇豪邁的宣言,它向世人宣告,鐵道兵和中國鐵建人能夠經(jīng)受任何嚴峻的考驗,能夠克服任何艱難困苦。

2020年10月23日,中國鐵建參與攝制、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的影片《金剛川》上映,當日票房破億,場次達15.84萬場,刷新國產(chǎn)電影首日場次紀錄。圍繞金剛川上那座木橋的浴血搶修戰(zhàn)役,讓千千萬萬的觀眾熱淚盈眶、難以忘懷。

《金剛川》上映

這段歷史的原型,是入朝作戰(zhàn)的鐵道兵團第1師第1橋梁團9連。1952年4月至6月,敵機緊咬滿浦線咽喉——百嶺川大橋不放,76天轟炸26次,投彈7000多枚,炸得河水改流、石山削矮,累計炸斷橋梁34孔?!叭嗽跇蚓驮?、人在橋就通”——傷亡99人、只剩40余人的9連仍誓死守衛(wèi)陣地,做到隨炸隨修、再炸再修。

百嶺川大橋一役只是一個縮影,自1950年11月至1955年5月,先后有10萬余名鐵道兵戰(zhàn)士入朝,在前進搶修、分段保障、粉碎“絞殺戰(zhàn)”中,筑就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為什么戰(zhàn)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至今傳唱不衰的《英雄贊歌》,唱出了志愿軍戰(zhàn)士氣壯山河、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也是對抗美援朝精神的有力詮釋: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yè)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今天,位于朝鮮新安州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鐵道部隊烈士紀念碑依然巍峨聳立,接受人們的紀念與瞻仰。

與抗美援朝精神的鑄就一樣,在偉大建黨精神引領下,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的青藏鐵路精神,鐵道兵和中國鐵建人是主要的參與者。

1955年,奉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命令,從朝鮮戰(zhàn)場凱旋的鐵道兵又踏上了新的“戰(zhàn)場”——青藏高原。

外國人斷言,有昆侖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英雄的鐵道兵卻立下錚錚誓言:一定要把鐵路修到喜馬拉雅山下。

1955年10月,鐵道部西北設計分局(鐵一院前身)工程師曹汝楨一行3人乘坐一輛破舊的美式吉普進入西藏,揭開了青藏鐵路建設的序幕。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鐵建承擔了青藏鐵路全線100%的勘測設計和格爾木至拉薩段60%的土建施工、68%的重點控制工程以及100%海拔4900米以上的施工任務。在舉世公認的“生命禁區(qū)”,鐵道兵和中國鐵建人樹立起不朽的豐碑,筑就了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新高度——“挑戰(zhàn)極限、勇創(chuàng)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

青藏鐵路列車行駛在雪域高原

這種精神在青藏鐵路總設計師李金城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時時放心不下”的李金城,2001年至2006年,在格爾木和拉薩間往返了上百次,行程數(shù)十萬公里。在海拔5000米的無人區(qū),他帶領隊員徒步工作兩天兩夜,沒有合過一次眼。最終在零下20多度的嚴寒中無法支撐,滑倒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大家強行架著已經(jīng)失去知覺的李金城,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出了無人區(qū)。然而正是那一次“突擊”,為工程優(yōu)化方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2年2月,積勞成疾的李金城突發(fā)疾病猝然離世,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9歲。人的生命是有極限的,但挑戰(zhàn)極限的意志是無限的、勇創(chuàng)一流的品格是無限的。李金城用自己無私的奉獻,詮釋了中國鐵建人的忠誠與擔當。

2013年,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FIDIC百年慶典中,青藏鐵路和美國胡佛大壩、英吉利海底隧道、悉尼歌劇院等享譽全球的建筑一起,成功入選“全球百年工程”。它的獲獎理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征服難以跨越的世界屋脊”和“攻克了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tài)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難題”。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鐵軌鋪進圣城拉薩,汽笛響徹日喀則、林芝。雪域高原、人間天路成為中國鐵建人永遠的精神“圣地”。

從碎石枕木到無砟軌道,從哐哐當當?shù)木G皮車到風馳電掣的和諧號和復興號,從黎湛、成昆、京九、坦贊到秦沈、京津、京滬、亞吉、中老、匈塞……中國鐵路、中國高鐵的發(fā)展史也是一部鐵道兵和中國鐵建人的心靈成長史。

2021年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乘坐京張高鐵在太子城站考察時指出:“我國自主創(chuàng)新成功的一個范例就是高鐵,從無到有,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到自主創(chuàng)新,現(xiàn)在已經(jīng)領跑世界?!?/span>

京張高鐵

截至2022年末,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已超過4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鐵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guī)模最大、運營動車組最多、商業(yè)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中國鐵建是國內(nèi)最早開啟高鐵研究的單位,設計、建設的高鐵里程超過了50%。是中國高鐵建設的主力軍;30余萬中國鐵建人、20多年匠造攻堅,成為中國高鐵起步、發(fā)展、騰飛的參與者、見證者、引領者,在中國闊步“強起來”的新征程中,合力鑄就了“自主創(chuàng)新,勇于超越”的高鐵建設精神。

國內(nèi)首條跨海高鐵——福廈高鐵

“關鍵核心技術(shù)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自主創(chuàng)新是“高鐵建設精神”的旗幟與靈魂。

從探索準高速鐵路——廣深準高速,到中國高鐵奠基之作——秦沈客專起步,以參建中國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鐵路為標志,中國鐵建始終高揚創(chuàng)新旗幟,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到自主創(chuàng)新,從試驗段、首件構(gòu)造物、專用工裝、新型工藝干起,先后攻克了特殊地質(zhì)、生態(tài)環(huán)保、施工技術(shù)、工裝設備等一系列世界級技術(shù)難題,研發(fā)出一大批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高鐵建設技術(shù)、專利和發(fā)明,從理論與實踐層面形成了引領世界的中國技術(shù)、中國標準、中國方案。

“立起硬幣8分鐘始終不倒”——勇于超越是“高鐵建設精神”的志氣與風范。

中國高鐵運營20多年,安全、準時、舒適、快捷,已成為中國高鐵的顯著標志。中國鐵建全產(chǎn)業(yè)鏈參與到中國高鐵設計、施工、維養(yǎng)等全過程,始終堅持百年大計、質(zhì)量第一,把精心設計、精心組織,匠心建造、智慧建造體現(xiàn)到高鐵建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領域,成為國家級獎項和榮譽的富礦,在取得可觀經(jīng)濟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領跑世界的中國精度、中國跨度、中國速度。

從“追趕”到“領跑”,高鐵建設精神始終引領著中國高鐵高速飛馳。

這是一種責任擔當——作為建筑央企的排頭兵,中國鐵建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在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貢獻重要力量。高鐵建設精神將鼓舞和激勵著30萬中國鐵建人不辱使命、擔當作為,為建設交通強國、美麗中國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這是一份初心使命——熠熠閃光的中國高鐵“國家名片”背后,輝映的是中國鐵建“編織大地經(jīng)緯,成就美好未來”的使命追求以及矢志“美好生活建造者”的目標定位。作為中國高鐵建設的參與者、見證者,中國鐵建人鍛造的高鐵建設精神,業(yè)已成為新時代鼓舞全員牢記初心使命、肩負“六種力量”的文化富礦、不竭源泉。

企業(yè)使命

這是一條康莊大道——作為彰顯建筑央企“硬核力量”的高鐵建設精神,昭示著中國高鐵建設走出了一條鳳凰涅槃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也為中國鐵建的未來昭示了新航向、標定了新航線。中國鐵建人將薪火相傳、銳意進取、守正創(chuàng)新、踔厲奮發(fā),朝著全面建設“最值得信賴的世界一流綜合建設產(chǎn)業(yè)集團”的目標闊步前行!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

回望來路,那些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背后,蘊含著多少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展望未來,中國鐵建人永遠保持“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接續(xù)奮斗中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真正屬于歷史的,也屬于未來。

鐵道兵和中國鐵建人的精神中,既蘊藏著這支隊伍“從哪里來”的基因,更標定著這支隊伍“到哪里去”的路標,是鐵道兵和中國鐵建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在中國鐵建奮進新時代的發(fā)展征程上,精神的火炬,代代相傳;精神的火焰,永遠向上——鐵道兵和中國鐵建人的精神,過去是、現(xiàn)在是、將來更是企業(yè)的寶貴精神財富,同時也必將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為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譜寫新的華章。

聽——

“同志呀!你要問我們哪里去呀,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痹谧鎳乃拿姘朔?,在“一帶一路”沿線、在每一個項目和駐地,中國鐵建人激揚豪邁的《鐵道兵志在四方》歌聲鏗鏘有力、響徹云霄。

在他們凝視的前方,在炮火硝煙中,在市場大潮里,在風馳電掣間,他們的父輩,還有他們,以及他們的后輩,在永不磨滅的精神之光中,邁開大步朝前走,奔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內(nèi)容來源:中國鐵建官方微信公眾號



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若對該稿件內(nèi)容有任何疑問或質(zhì)疑,請立即與鐵甲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相關文章
我要評論
表情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微信